金山华人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2797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祖国,永驻心中——访81岁旅美侨领刘应同先生 [复制链接]
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4-1-3 18:29:05 |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

祖国,永驻心中



——访81岁旅美侨领刘应同先生
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?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……
  ——艾青《我爱这土地》

  万万没有想到,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,年届81岁。刘应同先生面容和悦,话语里总饱含一种热情,开口第一句便是:“很久没有回来,见到家乡什么东西都感觉好,有些小吃没吃过,尝起来新鲜,有种特殊的感情。”几乎与天下所有游子一样,刘应同先生对故土的依恋没有什么不同,都是从饮食开始直观的表达。
  11月8日,正好是中国记者节。上午与老人40分钟的愉快交谈,让笔者从历史大河中,摄取了这位资深侨领的人生片段。
  刘应同,1932年5月12日出生于沙溪镇溪角村一个华侨家庭。年轻时做过人民教师,曾担任同安中心学校等校校长。1966年,35岁的刘应同前往美国,第一次与父亲在异国他乡见面。父子相认,夜不能寐。激动、感慨过后,刘应同留在三藩市,到唐人街做工。初去乍到,语言不通,好似什么都不懂,与大多去美做工的人一样,刘应同深深体会到“耳聋、眼黑”的窘境。
  要想在美国谋生,扎根,先得解决语言问题。刘应同开始学习英文,当时并没有钱求学,只能跟着同胞学些简单的日常用语。幸运的是,刘应同获得机会,顺利进入当地成人高中学习,由美国政府补助新移民学费。
  成人高中毕业,有了英语基础,语言表达过关,很快就找到了工作,刘应同进入雪佛龙(Chevron)公司。中国人勤劳的传统和智慧的秉性,在刘应同身上得到充分发挥,他从普通员工升任部门副主任,一干就是28年,直到退休。
  在美国,刘应同积攒一定的资金后,工作之余,开起了一家不大不小的中等餐馆,40个餐位,中餐、西餐皆有,顾客常常爆满。
  工作稳定,创业中兴。刘应同很早就参与同乡会活动,积极出钱出力,为侨民服务。如今,刘应同还担任着一些社团的职务,拥有尊贵的身份:美国华商总会顾问、旧金山湾区中国统一促进会顾问、旅美俊英工商会名誉顾问、旅美阳和总会馆顾问、旅美中山隆都同善堂元老、旅美刘家公所元老、旅美中山刘族建福宗亲会顾问、世界龙岗总会永远名誉会长、美洲龙岗亲义总公所元老、美国龙岗亲义总公所元老、三藩市龙岗亲义总公所名誉顾问等。这一连串职衔,包含了刘应同多少热爱祖国、亲密乡亲的挚情啊。
  1991-1992年,刘应同当选阳和总会馆主席。他除了做好例行的为侨服务、乡亲联谊、子弟奖学等工作,还参与了重大的促进祖国统一的活动。当年,中国国务院邀请他们一批资深侨领回国观光,参加敬老活动。刘应同踏上祖国大地的时候,看到故乡翻天覆地的变化,禁不住热泪纵横。他说当时既开心又惭愧,祖国富强,华侨光荣,经济地位提高,精神地位提高,信心倍增,但他们为祖国做的实在太少了。这位老侨领是多么谦逊啊!
  那次回国观光,在上海、杭州等地受到尊贵礼遇,使刘应同常怀愧疚之心。脑海里总在问自己:祖国如此关爱我们,我们又做了什么?爱国不是喊出来的,要做实际的事情。事实上,华侨对祖国的贡献,自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改革开放,一直就没有断续。甚至再往前追溯,华侨慈善都有良好传统,旅美中山隆都同善堂已有100多年历史,至今还保存着光绪皇帝赐赠的“乐善好施”匾牌。刘应同先生说,祖国发生灾难,比如唐山大地震、四川大地震,等等,阳和总会馆、隆都同善堂都积极发动乡亲为灾区捐款,赈济灾民;改革开放后,乡亲支持家乡建设,捐建学校、医院更是不在少数。因时间跨度长,捐款项目多,他也记不清总共到底捐了多少钱。多年来,刘应同与广大华侨一道,为祖国付出了实际行动。
  作为老侨领,刘应同先生时常鼓励新一代侨团负责人做好服务工作,注重侨民子弟培养。会馆、同善堂每年都要拿出2万美元做奖学金,奖励乡亲子女读书。因此,阳和总会馆、隆都同善堂也源源不断地培养出许许多多会计师、律师、工程师等,在美国各行各业施展身手,发挥才智。为了方便乡亲子女就学就医,阳和总会馆、隆都同善堂积极捐助三藩市200余侨团共同兴建的中华小学中学、东华医院。刘应同是积极的支持者。
  刘应同先生说:“社会在发展,侨民的思想要与时代同步。侨民要积极参与祖国建设,祖国强大,侨民也就强大,只有把祖国放在心中,才活得有滋有味。中国经济如今在世界上数一数二,差不多赶上美国,每回来一次,爱国的情绪就会高涨一次,相信祖国未来会更好。”(中山日报海外版 杨昌祥/文)


373.jpg 左起﹕中山外事侨务局局长冯金怡与侨领刘应同合影。(黎志滔摄)

374.jpg 左起﹕刘应同、蔡文耀、黎志滔合影。

108.JPG 中山市龙瑞村书记刘燕光陪同侨领刘应同参观龙瑞村华侨博物馆,馆内陈列着刘应同的事迹。(黎志滔摄)




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首页|金山新闻|金门桥畔|美术之窗|风土人情|收藏天地|家乡讯息|友好城市|金山名人|联系我们| |网站地图

GMT-7, 2024-11-26 13:06 , Processed in 0.024287 second(s), 14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2

© 2011-2013 Keaig.com

回顶部